激励办法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核算工作实施细则
发布时间:2022-10-26     作者:     点击:[]

按照学校2018年12月07日《关于核算2018年度本科教学工作量的通知》,依据2013年9月29日颁发校发[2013]41号《西北大学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文件,特制定《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核算工作实施细则》。具体如下:

一、学院平台课教学工作量

1、基地班:H×[1+20%]×150%

2、非基地班:H×{1+ [(学生数-30)/30]×20%}×150%

3、基地班和非基地班合班:H×{1+20%+[(学生数-30)/30]×20%}×150%

4、开新课或新开课,其教学工作量在原工作量基础上增加10%

5、采用双语教学,其教学工作量在原工作量基础上增加15%

6、批改作业:计划学时×1/4×班数,30人为1个班,不足15人的班按0.5个班计

二、专业方向课、任选课和外系课教学工作量

1、基地班:H×[1+20%]

2、非基地班:H×{1+ [(学生数-30)/30]×20%}

3、基地班和非基地班合班:H×{1+20%+[(学生数-30)/30]×20%}

4、开新课或新开课,其教学工作量在原工作量基础上增加10%

5、采用双语教学,其教学工作量在原工作量基础上增加15%

6、批改作业:计划学时×1/4×班数,30人为1个班,不足15人的班按0.5个班计

三、实验课教学工作量

个人工作量=计划学时×周次数

四、课程主持人教学工作量

课程计划学时×1/3

五、辅导课教学工作量

计划学时×1/2×[1+(学生数-30) / 30×20%]×每周辅导次数

六、教学工作量减免

1、教师兼任院长(系主任)或同级管理岗位职务者,每学年减免40个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量。

2、教师兼任副院长(系副主任)或同级管理岗位职务者,每学年减免25个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量。

3、教师兼任院(系)工会主席每学年减免20个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量;兼任院(系)工会副主席每学年减免15个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量。

4、教师兼任系主任(院内)或同级管理岗位职务者,每学年减免15个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量,兼任系副主任(院内)或同级管理岗位职务者,每学年减免10个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量。

5、教师兼任学生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或同级管理岗位职务者,每学年减免12.5个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量。

6、教师兼职所减免的工作量不能计入教师评优、奖项评选、各级荣誉称号中对课堂教学工作量的要求。

七、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

(一)实习

1、实习教学包括校外生产实习、校内生产实习、课程实习、社会调查类实习等。

2、任务:编写实习计划,准备、指导各类实习,批改实习报告,评定成绩,实习总结,以及教学实习档案的归档等。各类教学实习工作量计算办法见表3。

表3 教学实习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学实习内容

计算公式

备注

校外生产实习

计划周数×7天×2.5×学生人数/15

每15人安排一名带队教师。


校内生产实习

天数×2.5×学生人数/15

课程实习

天数×2.5×学生人数/15

社会调查类实习

计划周数×7天×1.5×学生人数/15

(二)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1、任务:设计毕业论文的题目与研究思路,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文献收集、资料查阅、确定研究(设计)思路与技术路线以及论文的撰写(或设计的创作)工作,修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加论文答辩等。

2、为确保质量,每位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以3-5人为宜;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时间为第七、第八两学期,每学期均保证16周以上时间。

3、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第7学期每周1学时,16周计入一半。第8学期每周1学时,计16周,每名学生计24学时。工作量计算办法如下:

工作量=24×学生人数

(三)指导学年论文

1、指导一、二、三年级本科生学年论文由学院各课程组承担,教学工作任务包括:设计论文的题目与研究思路,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文献收集、资料查阅以及论文的撰写工作,修改学年论文。

2、指导学年论文工作量计算办法如下:

工作量=2×3×学生人数

3、为确保质量,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以3-5人为宜;学年论文撰写的时间应保证在3周以上。

(四)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创新和创业训练

1、任务:设计创新与创业训练题目和训练环节,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文献收集、资料查阅,确定训练思路与技术路线,全程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对创新创业训练成果提出修改意见,参与训练项目结题和成果审查工作。学生创新与创业训练所取得成果(论文、设计、专利等)的著作权为指导教师和训练小组共同拥有。

2、创新与创业训练计划包括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教师指导各级创新与创业计划训练的工作量计算方法见表4。所有项目以当年立项为准。

表4 指导各级创新与创业计划训练的工作量计算方法

训练计划级别

计算公式

国家级

项目数×36

省级

项目数×18

校级

项目数×9

院级

项目数×4.5

3、指导本科生创新与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学校按照西北大学科研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五)指导学生参与学校认定的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1、任务:协助组织参赛队伍、对参赛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训辅导、带队参赛等。

2、学校依据各学科上报的竞赛类别及竞赛项目,通过组织专家审查、评议,将西北大学本科生参与的学科竞赛分为A、B、C和其他四个等别(见附件)。教师指导本科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工作量计算办法见表5。

表5 指导本科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工作量计算办法

学科竞赛级别

工作量计算

备注

A类

理论辅导:36

① 指导本科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总工作量由理论辅导、实训辅导和参赛3部分构成,由2个以上教师指导一个参赛队时,由指导教师协商分配总工作量。实训辅导按参赛队计算工作量。

② 国家级化学实验邀请赛为A类、省级化学实验邀请赛为B类、校级化学实验邀请赛为C类。

③ 国家级“挑战杯”比赛为A类、省级“挑战杯”比赛为B类、校级“挑战杯”比赛为C类。

④ 全国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学术竞赛为B类、省级为C类、校级为其他类。

⑤ 陕西省大学生趣味化学知识邀请赛为C类、校级为其他类。

实训辅导:实训天数×2

参赛:参赛天数×1

B类

理论辅导:27

实训辅导:实训天数×2

参赛:参赛天数×1

C类

理论辅导:18

实训辅导:实训天数×2

参赛:参赛天数×1

其他

理论辅导:9

实训辅导:实训天数×1.5

参赛:参赛天数×1

八、教改与教学平台建设工作量计算

(一)承担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1、任务:撰写项目立项申请书,开展与该项目有关的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学术交流活动,完成项目立项任务书设定的各项工作,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并通过结题验收。

2、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的类型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教材建设项目等。承担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工作量计算办法见表6。所有项目以当年立项为准。

表6 承担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工作量计算项目级别

项目级别

计算公式

备注

国家级

项目数×72

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的项目,每个教师的工作量由项目组成员协商分配。

省级

项目数×36

校级

项目数×18

院级

项目数×9





(二)承担本科教学平台建设项目

1、任务:撰写项目立项申请书,开展与该项目有关的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学术交流活动,完成项目立项任务书设定的各项工作,撰写项目结题报告并通过结题验收。

2、本科教学平台建设项目类型主要包括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创新实验区建设以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承担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此类项目工作量计算办法见表7。所有项目以当年立项为准。

表7 承担本科教学平台建设项目工作量计算

项目级别

计算公式

备注

国家级

项目数×72

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的项目,每个教师的工作量由项目组成员协商分配。

省级

项目数×36

校级

项目数×18

院级

项目数×9





(三)教材建设

1、教师编写并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每10000字记3个学时的工作量,多个教师共同完成时,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按个人完成的字数计算,主编、副主编另外加计总工作量10%和5%的工作量。

2、教师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材,按教师个人完成的字数,每10000字计2个学时的工作量,主编、副主编另外加计总工作量10%和5%的工作量。

3、教师编写并由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按教师个人完成字数,每10000字计1.5个学时的工作量,主编、副主编另外加计总工作量10%和5%的工作量。

4、教师编写实习指导书、实验讲义,使用1年以上,每10000字记0.5个学时的工作量。

九、其他本科教学工作量

(一)教学法研究活动

教师原则上应每2-3周进行一次教学法研究活动,教师参与教学法研究与实践活动,全年按12个计划学时计入教学工作量。不参加教学法研究活动者,不增加此项目的教学工作量。

(二)指导青年教师

指导青年教师内容包括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习、负责考核等,工作量按照12学时×教师人数计算。

(三)青年教师听课

青年教师听完一门课程的3/4以上,经学院抽查,课程主讲教师签字,工作量按照程课计划学时的1/2计算。在外校听完一门课程的3/4以上,经核实,工作量按照本院相应课程计划学时1/2 x1.5计算。

(四)微课、慕课制作

微课、慕课录制完成,并经过教学委员会审定通过。每个微课视频作品3-10分钟工作量计4个。例如:一门课程拍50个微课,计工作量200个。由多个教师共同完成制作,每个教师的工作量由制作团队负责人和成员协商分配。

(五)教学论文

在A类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如:中国大学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大学化学等,计工作量20个/篇;在B类期刊发表,如:高等理科教育,实验室技术与管理等,计工作量10个/篇;会议论文按照计5个工作量/篇。

(六)本科生发表论文

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给通讯作者计20个工作量,本科生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给通讯作者计10个工作量,其它顺次作者计5个工作量,同篇文章计1次工作量,就高不就低。

授权专利等同发表论文。

(七)讲课比赛,教案评比

参加教师讲课比赛,获省级一等奖计工作量40个,二等奖计工作量20个;获校级一等奖计工作量20个,二等奖计工作量10个;获院级一等奖计工作量10个,二等奖计工作量5个。参加学校教案评比,获一等奖计工作量10个,二等奖计工作量5个。

(八)听教学报告

听教学相关报告,以学院签到记录为依据,每次计2个工作量。

(九)参加本科教学会议

参加全国性本科教学会议,提供参会证明材料(会务费,机票等),计10个工作量/次。

(十)出国参加教学进修

出国参加教学进修为期三个月以上,回国后提交学习总结报告等相关资料,工作量按照50个计算。

(十一)参加校外本科招生宣传

教师赴校外参加本科招生宣传,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宣传现场照片,视屏频等),工作量按照10个/次计算。

(十二)提出教改方案

教师提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方案,经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并采纳实施,按情况计5-30个工作量。

(十三)帮助学生申请国外学习机会

教师成功帮助学生申请到国外学习机会,计工作量10个/人次。

(十四)帮助学生就业

教师成功帮助学生找到工作,计工作量10个/人次。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8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