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体会

2015级雷芯参加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体会
发布时间:2022-10-26     作者:     点击:[]

很荣幸能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可以有机会向各位在分析化学方面有一定成就的的专家、学者们学习,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

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是本次大会的热门之一,大会分设“单分子与单细胞分析”论坛,投稿论文数量达48 篇。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单细胞内生物分子传到中的生命信号是一个未知领域。如何更精准、更原位、更实时地测定单细胞内生物分子在生命运动过程中的定量变化,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之一。

质谱方面,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组学研究是当下热点,常压敞开式质谱、同位素质谱的关注度也居高不下。另外,国内近几年在质谱仪器的基础研究、应用拓展和产业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国产质谱仪器不断有成果问世。色谱的论文投稿集中在新型分离材料的研制应用;从投稿数量上看,光谱领域表面增强拉曼的研究方兴未艾。

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在报告中谈到,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肩负着“建立方法、发展工具、扩展应用”三大任务。因此分析化学不能仅满足于发表论文,而是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工具,并在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得到使用推广,分析化学的地位才能提升起来。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第一次是随着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如溶液理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从一种技术演变成为一门科学,第二次变革是由于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改变了经典的以化学分析为主的局面,使仪器分析获得蓬勃发展。目前,分析化学正处在第三次变革时期,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发展的要求,生物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分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第三次变革的基本特点:从采用的手段看,是在综合光、电、热、声和磁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生物学等学科新成就对物质进行纵深分析的科学;从解决的任务看,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获取形形色色物质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现代分析化学的任务已不只限于测定物质的组成及含量,而是要对物质的形态(氧化-还原态、络合态、结晶态)、结构(空间分布)、微区、薄层及化学和生物活性等作出瞬时追踪、无损和在线监测等分析及过程控制。随着计算机科学及仪器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分析化学家也不能只满足于分析数据的提供,而是要和其它学科的科学家相结合,逐步成为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者。近些年来,在全世界科学界和分析化学界开展了“化学正走出分析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科学”等热烈议论,反映了这次变革的深刻程度。

未来化学在人类生存、生存质量和安全方面将以新的思路、观念和方式继续发挥核心科学的作用。应该说,20 世纪的化学科学在保证人类衣食住行需求、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健康状态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等问题更加严重,虽然这些难题的解决要依赖各个学科,但无论如何总是要依靠研究物质基础的化学学科。

致谢:很荣幸可以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坐在报告厅里,听着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感觉自己就像是其中的一份子,为科学研究的进步而共同努力。衷心感谢本次参会的各位科研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我了解了许多前沿的理论与研究,也有很深的感触和反思,对于科研工作者以及科研工作的意义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非常感谢院里给我们我们本科生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去旁听科研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这种机会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