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析化学年会每三年举行一次,而本届大会由我校和南京大学共同承办,因此作为一名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生,我的心情是自豪而激动的。我喜欢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而每次参加大会,我都会有新的感受。
学术上,作为行业内最高端、最前沿、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会议上集结了分析化学领域的专家。我也是第一次聆听如此多的院士的学术报告,感受颇深。首先,院士们的报告中不仅总结了他们最新的研究进展,还包含了对中国化学领域发展的期望,对先辈们的缅怀,对晚辈们的鼓励。此外,我对化学生物学比较感兴趣,希望在研究生阶段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这次大会,也让我了解了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唐本忠院士用类比的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聚合诱导发光效应的机理,以及做一些修饰后能具有一些新的特性,十分有趣;樊春海老师介绍的通过DNA折纸术设计的仿病毒DNA纳米结构增加对细胞的亲和性,使DNA能够像病毒一样进入细胞,十分新颖。由此看出,化学生物学的应用方向目前仍集中在药物载体、细胞成像、生物传感器等。
对我而言,作为一个即将参加保研夏令营的学生来说,这次参会也对我在选择感兴趣领域、选择导师的问题上有一些指导作用。在聆听多场报告后,我发现科研的乐趣是创新,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对未来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然而,创新性工作从发现到应用是需要很长一段周期的,因此需要耐下性子,认真的去做科研,不断优化实验方案,只有坚持下来才能做出成果。此外,创新也是源于基础,因此,对专业课进一步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认为,我们还应该拓宽自己的学习面,院士指出,学化学的人的建模能力和数学功底远低于物理专业学生,而一些机理性问题确实源于数学,因此,对机理的深入研究常常需要通过数学建模实现。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化学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学习一些基本的编程方法,为化学所用。
最后感谢我们院系的付出,会议期间,秩序荆条,这与我们院系老师和研究生志愿者的付出是离不开的。会场上,多名来自我们院系的老师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十分精彩。我充分感受到我们院系的实力,也感激老师为我们提供这么多参会机会,去打开我们的眼界。
致谢:非常荣幸作为本科生参加第13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感谢西北大学、化材院以及老师们给我们本科生争取到如此宝贵的参会机会,作为本科生,我深知这种经历来之不易,我们会珍惜机会,继续努力,为以后回报母校做准备。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