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体会

2016级鲁凌峰参加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体会
发布时间:2022-10-26     作者:     点击:[]

此次分析化学年会我一共参加了16、17号两天的分析化学年会,其中包括分会和大会,在这里做一个介绍并且总结一下此次参会的收获。

6月16日是各位教授的分会。早上参加了微流控芯片和微分析的主题报告会。微流控芯片与微分析是分析化学与生物学科的交叉领域,在对生物分子的分析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的是浙江大学的牟颖的数字式ELISA检测法。这种检测法基于高密度飞升级反应室微流控免疫芯片的发展。数字ELISA与原有的数字PCR技术都可以将单个分子限定在一个较小的空间里,且将信号发放大到现有技术可检测的程度。但它与传统ELISA的不同在于由于蛋白质的非扩增性,数字式ELISA使用的是酶标抗体。同时数字式ELISA可以同时存在百万个微反应腔室,远大于传统ELISA的万级数量。而其他各位教授的报告也十分精彩,向我们展现了微流控芯片应用的高速发展及未来的远大前景。

下午则去了色谱与分离技术的报告分会场。在这个分场报告也是十分的精彩。色谱技术一直是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手段,对于色谱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从来未停止过。很多教授都展示了近几年自己在色谱技术的各种创新与探究。其中就有我院的白泉老师的报告。对于白老师的报告我个人认为是映像最深刻的。白老师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二氧化硅作为快速分离中可使用的材料及如何制备二氧化硅使其成为核壳微球。可以说白老师的报告为色谱中对于检测物的快速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而其他老师关于色谱技术的研究也一样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空闲时间,我又听取了分析仪器与装置的前沿论坛。在这里我通过各位老师的报告

不仅更加详细的了解了光散射分析仪器的过去和现在,同时也看到了未来在大的方向上分析仪器的发展。在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教授研制的蛋白滴定电泳设备。这位教授以幽默的话语向我们解释了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甚至还应用于生活当中的牛奶/肉类的检测。可以说这项技术对民生的贡献十分大,对我国现有检测体系的许多不足有着巨大的作用。

大会第二天则是在大礼堂里听取报告。第三天的报告及可以说是对第二天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许多老师都谈及分析化学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我们生活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分析技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分析技术社会可以说寸步难行。其他老师也有谈及现阶段十分热门的新技术和自己对于分析技术的新的认识。可以说第三天确实是十分精彩。

就我自己个人来说,首先是对于第一天没能参加会议的遗憾。其次,在此次化学会议中,我学到了许多分析技术的专业知识,很多与我这学期学过的知识息息相关,对于现有知识的延展可以说是十分的广阔。可以说这次的参会经历也让我在未来的道路选择上有了更好的了解,并不是像大一一样浑浑噩噩的不知所措与迷惘。分析化学是一门需要信心、耐心、恒心以及细心的学科,缺一不可。其实不仅是分析化学,只要是做学问,做研究,都需要这几种品质。在这次会议中我也明白了在将来的自己是该如何的去对待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就一位教授所说,做化学不仅仅实质上谈兵,只是满足和止步于发表论文,做化学就要将技术真正的应用于生活当中。如果技术不成熟抑或是无法把纸上论文中的知识在生产中运用就不能说是真正的成功。在未来的研究中,以论文为终点是绝对不可取的,需要的还是淡泊名利。在这次会议我也认识到年青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来很多老师都还很年青,但是他们都做出了许多新式的仪器,研究出了许多新的分析检测方法。少年强则中国强。但是联想到自己现在的状态,可以说我真的是有些惭愧去面对这些年青的老师们。科学要的是精心和冷静,做事不能只求快,稳妥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现阶段,我还是需要不断的接触新的知识,为未来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此次分析化学年会的报告,大多数还是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去不断探究新的高效分析技术的可能性,并在不断失败的尝试砥砺前行,总结错误再去坚持。

可以说我参加此次分析化学年会收获良多,无论是对现在还是未来的道路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见解。希望以后这种机会能再多一些,能从中不断学习到新的知识,了解更多的科技现状,也是为自己的眼界与眼界增加更多的精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