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体会

2016级田虎参加中国化学会2019 电催化与电合成国际研讨会会议体会
发布时间:2022-10-26     作者:     点击:[]

能够有幸参加2019 电催化于电合成国际研讨会,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在大三快要结束,将要对自己未来人生有个规划,且对于自己未来从事方向有个计划的时候,能够参加这样一个中国化学界一项盛大的会议,对我将来有不小的帮助,是我对电催化与电合成的一个全新而且较为系统的认识。较之于曾经盲听讲座和报告的我,对一些研究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听起来还算比较轻松。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专业知识的接触也更加多了,使得我对很多基础名词、知识的反应很快,不至于落后老师们太多。而且,有选择性地听讲座,比之前盲目全听效果更好,接受力和领悟力也增强了,也没有那么疲劳,相反,在听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时也越发精神了。这场为时两天的会议,精彩多多(已在上文会议内容中提到),当然,我的收获也不小。

首先,便是我认识到了学科的交叉性所在。大三上学期时,我打算从事有机方面的学习与研究,所以有意无意之中放弃了对物化、无机等方面的学习。而这两天的报告,就没有一个报告是将这些内容分开的。雷爱文教授在探究亲核试剂偶联时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计算吉布斯自由能,就是将物化与有机结合了,这样不仅减少了进行有机反应的时间,也找到了另外一条实现反应的道路——电催化和同步辐射。还有一些做纳米材料的老师们都讲到了,将有机配体与底物先配合,后反应(高温条件),制得的纳米材料结构更加完善,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我都能发现化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同时也为自己化学了解不深而感到羞愧,更为自己之前那种可笑的打算感到后怕,好在自己能在这样的会议上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我也会对自己的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强对有机物化的学习,并将其他几门学科联合应用到自己之后的学习当中。

其次,我发现这次会议中几乎所有老师都提到的一个词——构效关系,即材料的结构与功能效用的关系。即我们在实验中所得到的物质能否用于实际生活中,或者用于化工生产中,而且其作用要大于其危害。这充分说明了只有我们在实验室所做出来的东西要能够真正用于到实际生活中,做出来的东西才更重要。来参会的老师们,绝大多数都不只是实验室内的研究,而是将实验室的结果推广至实际应用之中。这才是我们作为化学工作者应该做的,我们要做出东西,不仅仅是为了投文章,而是应该将其应用到社会生产之中,为社会谋求更大的利益,为人类探索更有益的道路。构效关系说到最后应该就是化学研究工作对整个人类的效用。所以,我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做出有意义的事来,如果只是做些“发文章”的事,那和那些写着“泛滥”的网络小说的人有什么区别。而最关键的便是坚持,听了不少专家讲座,毫无例外的便是他们从事本方向都长达十几年,才能取得一些成就,而且他们刚刚开始做那些东西的时候都失败了很多次,也是在一次次将自己的想法不断修正之后才得出最后的结果的,这种敢于坐冷板凳,做自己学问的人不多了。就好比现在,我经常被各种媒体所诱惑,而不能克制自己去上网,导致每天的学习生活一团乱麻,心中没有了想进步的力量,这是非常可怕的。听了教授们的讲座,我首先便应该改掉自己这种毛病,坚持学习,力求突破现在的自己。

这次讲座,无论从知识上还是从人生,都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我相信自己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想专家们看齐。

致谢:感谢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和科学学院所有为了科研和学生们而不懈努力的老师们,是你们给了我知识,让我有能力去辨别一些事情,这样,我才能够参加这个电催化和电合成的会议,这对我将来的人生选择十分重要。不能说自己在这次会议之中究竟学习到了那些前沿的知识,但是,通过这次会议我了解到我今后的人生应该走的踏踏实实的科研之路,为社会奉献之路。谢谢老师们的帮助,我将更加努力,超越自我,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