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第一次没有父母的陪伴离家这么远,第一次和大海亲密接触。这一次的参会之旅无论是从学术上还是生活经历上都让我受益良多。
一天半的学术会议虽然不长,但安排的井井有条,内容丰富充实,就像是享用了一顿知识的盛宴。钙钛矿、量子点、压电材料等等一些新的词汇纷纷涌入我的大脑,石墨烯、不锈钢这些司空听惯的词背后也是大有文章。这次的会议内容与实验室的方向不同,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涉及甚少,理解起来还是有相当多的困难。参加这次会议主要是想增长见识,多了解一些化学前沿的各类知识,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兴趣。这次会议虽然专业知识没有理解很多,但是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方向,也收获颇丰。
大牛们在同行精英面前能谈吐自如,有条不紊地介绍自己的成果,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清晰的思路将汇报内容简洁系统的介绍给听众,面对同行的提问回答起来也是十分轻松。足以见得各位教授,研究员对自己的科研成果十分了解,研究也十分深入,透彻。这一点在学生中还是略显缺乏的。有些同学在研究生或博士生面试阶段,虽然有十分优秀的成果,发了不错的文章,但是问及相关问题却不能准确正确的回答。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就要先向他们看齐。聆听了那么多场报告,各位教授和研究员的PPT虽然内容不同,但也有相同点。版面简洁,颜色简单分明,内容精炼,逻辑性强,多“用图说话”,“有理有据”,而且在每页PPT的下方还会小子标注来源文献,方便听众查询。每一个科学家都是优秀的幻想者和实干家。他们善于抓住大脑里蹦出的每一个火花,并且用实验去试错,检验,从多个方面,用多个方法,以时光凝练,终会汇聚出耀眼的星石。
在会议之余,我们也会去青岛的景点,街道转转,体验与古城西安不一样的城市风光。西安是古风古韵,青岛则给人强烈的现代感。德国风的建筑,让普普通通的街道也显得充满情调。最让我惊叹的还是青岛啤酒博物馆的设计。游客们进入后根据设计的路线参观,是有一个时间线贯穿的。在场馆内巧妙地应用了投影和屏幕,给游客更强的视觉冲击和体验感。还有多处的实景还原,让场馆空间更加丰富有层次,也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在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满满的科技感,也丝毫没有参观博物馆的乏味,反而觉得处处都充满惊喜。处于内陆的西安虽然发展不错,但与沿海城市比起来还是有大的差距。
最后,非常感谢学院和老师的支持,让我拥有这次外出学习的宝贵经历。
致谢: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机会。感谢西北大学、化材学院和老师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付出,我们也不会拥有这么多赴外参会学习的机会。作为化材的一员,在以后我会向优秀的化材人学习,不负学校的栽培,回报学校,学院和各位老师。